新春走基層·走進十八洞 | 十八洞村民的小心愿

1月31日早晨,花垣縣十八洞村,73歲的楊東仕在雜物房整理柴火。他笑著說出自己的新年心愿:“希望自己當年和總書記握手的照片有人拍下來了,能送給我做紀念?!焙先請笥浾?李健 攝
千年苗寨內,曾經的落寂、貧困、無奈,都因這個美好的時代,在悄然發生變化。
“精準扶貧”3年多來,十八洞村人生存條件、生活水平都得到極大改善,尤其是村民對未來生活的美好憧憬,從來沒有像今天這般怒放。
這個春節,湖南日報記者每天穿行在十八洞的大小苗寨,切身感受這里的深刻變化,也拾掇一串串苗家人的新年小心愿。
“記者同志,能不能幫我找張照片啊?”70多歲的楊東仕老人,看著記者每天在家門口來來去去,鼓起勇氣找了過來。他告訴記者,當年習近平總書記來十八洞村時從他家門口經過,親切地跟他握了手。
“很想找到這張照片,留作紀念?!崩先诉€清楚地記得,當時有好幾個記者在前面拍照。
“從沒想過這地方能來這么大的領導,從來不敢奢望這里會發生這么大的變化。如果能得到這張照片,一定當作傳家寶,讓子孫們明白,這千年苗寨的巨大變化,究竟是因為誰?!睏顤|仕熱切的眼神中,透著樸素的情懷。
名聲在外的十八洞村,引來各方來客,苗家人坐在家門口也能掙錢了。
“楊姐飯店”的楊珍香,每天清早將小吃攤在家門口一字兒排開,綠豆粉、酸蘿卜、糍粑等各色小吃,引得游人紛紛駐足、掏錢包。
“游客多的時候,1天有1000多元進賬。但季節性強,一年中生意火爆的時間就那么幾天,今年要拓展了?!彼钢孔舆吷系膸组g雜物房介紹,今年打算將其改裝成家庭旅館,再配一個幽靜的茶座,希望客流量能平穩點。
相對于楊珍香的“開疆拓土”,同樣是擺攤的石尊艷,其心愿現實而迫切。
家住隔壁寨子的石尊艷為了生計,每天到梨子寨“擺攤設點”,春夏秋冬、風雨無阻。
她告訴記者,家里有4個小孩,都在讀書,僅孩子們一年的開支就要1萬多元,僅靠老公打零工的收入,遠遠不夠。
“前不久有個助學機構聯系過我,說要資助我家,來過1個電話就沒下文了,我也不好意思去追問人家。如果能有人資助下,讓孩子們多讀點書,那就太感謝了?!笔鹌G雖然說不出“知識改變命運”,但她明白:不讀書,沒希望。
身著紅色大衣的施蘭芳,在一群擺攤的大媽中,比較顯眼。邊擺攤、邊玩著手機的她告訴記者,自己只是過年回家幫家里照看下攤位,正月初八又要回吉首去了。24歲的施蘭芳,在餐館當服務員,已經干了4年。城市的多彩與繁華,苗寨的古樸與寧靜,施蘭芳更傾向于前者。她希望苗寨的生活能更豐富點,“年輕人不能只有電視和WiFi”。這或許是眾多苗家新一代的心愿。
在寨子里,村支書施金通巧遇省第二人民醫院副教授方政華。方政華此行既是旅游,也是考察,“春節后,醫院可能派個醫療小分隊進村義診”。這正中施金通下懷。
“貧困人口中,因病致貧、返貧者多?!笔┙鹜ㄕf,如果能有大醫院長期給予技術支持,經常開展診斷,村民有個三病兩痛,可以早發現早治,降低醫療支出。
施金通心中,還有一個大愿望:貧困人口脫貧,關注度高,但家庭人均收入僅超過貧困線一點點的群體,其實生活也很困難。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進程中,希望能同步關注這一群體。
新年,新希望。村里的1000畝獼猴桃基地今年有望掛果、溶洞開發已經動手、礦泉水開發即將開始、小水電收購納入實施計劃……
春天,千年苗寨,更多希望與夢想正悄悄萌發。(記者 李偉鋒 通訊員 龍艾青 吳紅艷)
相關文檔: